- 鐵壺之家,10年品質保證!
-
- |
- 支付方式
- |
- 客服熱線 :
- 400 - 607 - 9898
一、 純手工制作
玉川堂卻是一直沿襲著近200年來的歷史,使用著甚至是創業時所用過的制作工具,堅持“錘起”制作?!板N起”是將平面的銅板改造成為立體的銅器的過程,需要工匠們極其高端的工藝技術,是追求精益求精的極致精品。
二、 原材料
玉川堂制品以金屬銅和銀為原材料,這兩種金屬具有很強的殺菌效果,雖然都很難溶,但是卻會有微量的離子運動出去,能夠凈化注入器皿中的水;使用銅/銀制的茶器、酒器來泡茶飲酒,銅/銀將會釋放出銅/銀離子,使茶水變得溫和、甘甜,酒水變得香濃、醇厚。
三、著色工藝
玉川堂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獨特顏色鑲嵌法和經長年獨自研發出的著色技術:在銅/銀器的表面烙上錫,再將烙印上錫的器皿浸入硫化鉀等液體中,這樣器皿表面就能浮現出多種多樣的色彩,會呈現出很精美艷麗的花紋。
在過去手工藝人稱為工匠,而在手工藝大受追捧的時代,每一位工匠都是創造師,在玉川堂,手工藝人們每一件器具的制作,每一錘每一下都是一場與銅器的對話,每一件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都是心力和汗水的孕育。它的“生命”誕生于此,而“生命”的延續,在于每一位呵護它們的你。你手中流動的色彩,或明麗或高雅,或質樸或絢爛,每一件都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結合,可以長期使用,你可以煮茶、喝酒,可以做飯、插花,也可以靜靜觀賞把玩,是生活的藝術品,藝術的生活品。
初代 玉川 覚兵衛(1799——1871)
繼承仙臺的流浪工匠藤七的錘起銅器制法,開始制造日用銅器。以燕錘起銅器的創業之功勞受到稱贊,1901年(明治34年)受到當時的農商大臣的追獎。
二代目 玉川 覚次郎(1829——1891)
逐漸加入工藝品的要素,1873年(明治6年),在日本首次參加的維也納世博會中出展,使燕錘起銅器馳名世界。
之后于二戰前在國內外的展覽會中出展約30多回。
三代目 玉川 覚平(1853——1922)
于1893年(明治26年),世界哥倫比亞博覽會,1910年(明治43年),日影博覽會中獲獎。1894年(明治27年)在明治天皇的大婚25周年上獻上花瓶一支。從此在皇室的各項紅事中玉川堂制品的呈送成為例習。
四代目 玉川 覚平(1881——1947)
師從明治時代金屬雕刻界的至寶,海野勝眠后,畢業于東京美術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開發湯沸的口打出技法和上色技術,致力于成品的近代化,多樣化,使成品在美觀上有了劃時代的發展。
五代目 玉川 覚平(1901——1992)
戰后快速地著手復興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造受毀滅狀態的錘起銅器行業。在1958年(昭和33年),被新瀉縣指定為“新瀉縣指定無形文化財產”,在1980年(昭和55年)被文化廳選為“應記錄制作技術等措施的無形文化財產”。
六代目 玉川 政男(1938——)
培養了許多手藝人,于1981年(昭和56年),設立“燕分水銅器協同組合”,受當時的通商產業大臣指定成為“傳統的工藝品”。2002年(平成14年)、木紋金(木目金)技術全球首創者,親弟的玉川宣夫獲得紫綬褒章,2010年(平成22年),被認定成為日本國重要無形文化財保持者(人間國寶)。
七代目 玉川 基行(1970——)
繼承祖父輩兩百年的傳承,致力于作為地方產業的國內唯一的錘起銅器産地的發展。2008年,玉川堂的店鋪,儲藏室,鍛煉場,碼頭的梯磴都被記錄成為了日本國有形文化財(建造物)